中国“神童”田晓菲,13岁考入北大,19岁出国留学后嫁给53岁的美国老师,并加入美国国籍,面对媒体的采访,她说:“我很幸福,会一直留在美国……”

 

田晓菲可以说拥有着我们羡慕,却基本上无法复刻的人生。她的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她从小就进入在文学的环境中,4岁我们还在玩泥巴的年纪,她就开始写诗了,而且还发表在《天津日报》上。

 

田晓菲因为爸妈的关系,她和很多的知名作家都是忘年交,在她13岁之前,她就出版了5本诗集,也是因为这份聪慧,她被北大西语系英美文学特招为学生,所以13岁田晓菲就是北大的大学生了。

 

所以我们还在上初中的年纪,田晓菲已经上大学了,这算是比我们快了很多步了。北大人才济济,可是田晓菲在这里依旧没有失去光彩。

 

在她16岁时写了一首《十三岁的际遇》成功让她在北大90周年庆典出圈,她这一首诗也被收录了语文课本中。作为一个写字的人,我对这一点很羡慕,我甚至想过如果哪一天,我的文字也可以被收录到课本中,这就是最大的意义了。

 

她和15岁就考上北大的诗人査海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诗人海子成为了同学,海子也看过她写的诗,海子对她说:“如果坚持下去,假日时日,你一定会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诗人”。

 

田晓菲和海子的关系很好,属于那种“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可是还没有等到他们两个人进一步发展,海子就卧轨自杀了。海子的死对于田晓菲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她开始怀疑坚持写诗是不是有意义的?当初鼓励她要坚持下去的人,现在却撒手人寰,她真的很难接受。

 

于是,田晓菲消沉了一段时间,她没有再写诗,就快要到毕业了,大家都以为她会留在国内会继续深造,可是田晓菲想要追求不一样的环境,想要去了解不一样的生活,所以她选择了去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硕士。

 

一如既往的顺利,田晓菲在这里得到了硕士学位,她又继续写诗和学习文学,可是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不想止步于此,她还想继续念书,所以,她申请到哈佛大学继续读书,争取拿到博士。这一年,田晓菲不过才有23岁而已。

 

在哈佛,田晓菲或许从来都没有想象过,她还能在这里遇到属于她的爱情。

美国老师(美国老师的地位)

 

田晓菲在哈佛大学的博士导师,叫斯蒂芬·欧文,他就是一个中国迷,尤其对于唐诗,他更是专门研究这一块的历史,在哈佛大学都是出名的,他被誉为“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宇文所安”的笔名。

 

斯蒂芬对古代知识很了解,他说他喜欢唐朝,可是如果让他选择一个朝代生活的话,他不会生活在唐朝,因为太危险了,如果可以的话,他会选择南宋,因为可以生活安逸。

 

斯蒂芬·欧文他的父亲是一个物理学家,他本想儿子跟他一样学习物理,很担心他研究文学将来恐怕会把自己给饿死,可是索幸斯蒂芬把学问刻到骨子里,还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他对于杜甫有着很深刻的了解,独立翻译他1400多首古诗,还想要做出他的诗集。

 

斯蒂芬和田晓菲虽然年纪相差了25岁,可是他们俩的生日居然在同一天,而且他们两个人都很喜欢中国古代文学,这让他们拥有了很多的话题。

 

斯蒂芬很喜欢田晓菲,可是田晓菲还在读博士,哈佛大学禁止师生恋,所以斯蒂芬一直都没有表白,等到田晓菲大学毕业了。听说她就要回国了,斯蒂芬再也不能等了,他约田晓菲出去玩,就给她表白了。

 

斯蒂芬是懂得浪漫的,他给田晓菲写了一首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里婵娟照,爱若磐石坚”,这首诗若是中国人来做这自然是平平无奇,可是一个外国人可以写出这种诗就打动了田晓菲。

 

年少成名,再加上才女人设,追求田晓菲的人从来都不缺,可是斯蒂芬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了田晓菲的心里,她决定嫁给他,甚至为了他自愿加入美国籍。

 

对于田晓菲的选择,大家一开始都是不理解的,可是她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灵魂伴侣,而且同时也是她的知己,所以她不在意年纪的差距,她愿意嫁给他。对于田晓菲的执拗,家里人也只能选择同意了。

 

所以,就在1999年,28岁的田晓菲嫁给了53岁的斯蒂芬,他们举办了一个浪漫的婚礼。田晓菲留在美国,就在她35岁时,她也成功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