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你肯定听说过。
但让你解释一下,你能说明白吗?
有高人用《笑傲江湖》做了个比喻:
林平之为了避免江湖追杀,把《辟邪剑谱》印了几万份,人人可以买。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找林家的麻烦了。
但江湖人士,从此“废”了……
这个类比,何其贴切!
看看现在的小学和初中,补课成“疯”,就是一样的道理:
1、如果你不补,别人补了,很可能超过你。
2、补了,也起不到明显作用,因为别人也补。
最后,就是提高了教育的门槛:光学会课本不行,还得学奥数;光会做不行,还得熟练,熟练到绝不能犯一个错误。
否则,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
这么说,并不夸张。
中考简单化,就催生了这样的场面:中等生补课,优秀生刷题。
考试简单,中等生补课解决压轴题,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优秀生刷题,就是为了避免在简单的题目上犯错,确保万无一失。
而这一切的结果,也是活生生的把教育“搞残了”。
细想一下,经过多年“内卷”,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也有了一个“辟邪剑谱”,那就是——提前学。
问一问,你会发现,甭管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暑假里,十个中至少有八个在“提前学”下学期的内容。
经过多年课外培训的洗礼,“提前学”的地位现在已经稳固了,成了多数人的共识。
在家长的观念里,学习,必须要和别人看齐。
别人学什么,怎么学,自己孩子是不能落下的。
但事实上,比如在显而易见的中等生和优秀生之间,差距早就形成了。
中等生更重要的是补齐之前的短板,而不是盲目地学习新课程。
最好的学习应该是个性化的,适合每个孩子个体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追在别人家孩子后面,根据别人的计划来安排自家孩子的学习,肯定会有很多别扭,和感到不适应的地方。
曾经见到有家长发帖说,孩子年年补课,年年提前上衔接班,但成绩毫无起色,有时候反而会下降。
“但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接着上,钱花上了,心里还能有点安慰,不然总觉得作为父母没尽心。”
作为家长,这是最糟糕的一种心理状态:用钱买安慰。
有人说:不然,还能怎么样呢?辅导又辅导不了。
这是一个更大的误区。
家庭教育需要的绝不是专业辅导,而是监督习惯养成。
比如,孩子考完试,你必须要监督他错题有没有订正,而且,最好能让他讲给你听一遍,为什么错了,以及怎样改正。
别拿听不懂来搪塞。
实际上,在优秀生的背后,那些坚持几年、十几年监督孩子学习的家长,很多也是听不懂的。
但他们做到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并且长时间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办法就在其中。
把孩子的学习推给别人,指望依靠外力,多半收获的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