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情况,介绍了我国出国留学大体数据。
点击查看大图
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2018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53万人,单位公派2.65万人,自费留学46.76万人。
2018年度与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万人,增长8.83%;留学回国人数增加3.85万人,增长了8.00%。
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除了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Project Atlas 2017》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留学生源国,全球中国留学生比例位居世界第一,人数占比高达17.38%。其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各大主流留学目的国,中国留学生人数依然是排名第一。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为什么越来越多?出国留学的原因都是什么?
“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留学意向人群希望在留学时接受高质量教育,以此提升语言能力和学历背景,来满足未来在职业上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另外,也会重视内在自我的驱动,希望开拓眼界,丰富自身经历。调研数据显示“寻找未来更好的工作机会”(66.4%)、“寻求更高的历”(55.6%),这两个明确可在学生留学后未来发展上获得的优势,是最主要留学动因,“丰富自身经历” (36.9%)、“提高语言能力”(33.8%)、“国外有比国内更好的教育条件”(31.9%)这类目的性不够强烈的意向选择人数相对较少。与 2015 年的调研数据对比来看,就业机会对中国学生留学意向的驱动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点击查看大图
就业驱动因素的提升说明目前意向留学生对留学后的未来发展考虑的更多。留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是多样的,既可以选择国外就业,也可以回国就业。
目前来看,留学生回国就业是存在诸多优势的。海归人才不仅享有国家政策上的各种优待,而且在就业市场上也展现出较强的求职竞争力。学生在留学时练就的能力会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和持久的发展后劲,并逐渐在与其他国内毕业生的竞争中凸显出来,从而帮助留学生收获更高的经济回报。
前程无忧《2017 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调研数据显示,在就业方面,留学生的月薪略高于国内同等学历毕业生的水平,34% 的雇主提供留学毕业生的月薪 8,000-12,000 元,而根据前程无忧最新的《2017 高校毕业生求职状况报告》,48% 的国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月薪在此水平。49% 的雇主提供给海外留学生的月薪超过 12,000 元,其中 8%雇主提供的月薪超过 20,000 元,对比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生,这一比例不足 1%。
而这一点,在启德教育《2017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调研数据中也得到了印证,调研数据显示,海归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年薪(包括福利等税前年收入)约为 10.8 万。由于在眼界、思考能力、 知识与技能方面海归都呈现出与国内人才的差异化特征,尤其其中的高学历人才,与国内本土人才形成优势互补,特别为国内雇主所青睐。雇主对于海归就业时最重要的 5 个优势的看法如下:外语能力(71.8%)、沟通能力(40.6%)、创新能力(38.7%)、适应能力(34.6%)、专业技能(20.7%),其中外语能力处于绝对优势,比排名第二的沟通能力约高出 30%。
另外,在2018年6月,教育部宣布依法终止了 234 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并公布了详细的名单。
在234个被终止的项目中,英国有60个,澳大利亚有45个,美国也有25所大学受影响,香港八校也在其中。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这些终止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更多学生选择走出国门选择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