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潘峰华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 分管本科教学
北师大地理学的学科优势
学科声誉优势突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全国唯一一个首批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地理学科,目前全国也仅有4家,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通过地理科学师范专业三级认证的单位。2016年与北京大学并列为A+学科,也是北师大6个获得A+的学科之一。
分支学科方向齐全,重点领域优势明显。地理科学学部的地理学一级学科之下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学、全球环境变化等6个二级学科,凝练了土壤侵蚀模型与荒漠化防治、区域灾害综合风险及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经济地理与国土空间规划等14个主要研究方向,在人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土壤侵蚀、防灾减灾及响应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众多。地理科学学部直接参与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方向建设与管理,保障教育部和北京市9个省部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高效运行,拥有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建设完成风沙过程、土壤过程以及气候变化过程研究的大型模拟装置,围绕土壤侵蚀、生态水文过程、海冰资源利用等研究方向,建设省部级野外观测台站4个,野外实习基地及创新实践基地10余个,扎实的平台资源位列内地高校前列。
承担众多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充裕。学部成立5年以来,学部教师主持800多项项目,每年实际到位科研经费均超过1亿,2020年到账经费超过2亿人民币。其中的重大项目包括主持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一个任务以及两个专题,第二次青藏科考共设置10大科考任务,北师大是任务主持单位中唯一一个高校。主持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1项“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科研产出和成果丰硕。近5年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论文2800余篇,70部学术著作,210项专利,一些文章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如《自然》、《美国科学院院刊》、《自然》子刊等。近5年获得50项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成绩突出。学部的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用于国家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主要农作物面积统计遥感调查,区域水土流失调查等。此外,学部在防灾减灾、精准扶贫、生态恢复等方面为国家和地方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国际化程度高。过去五年地理科学学部签订协议国际合作伙伴协议14个,主办了三个国际英文期刊,举办了10场国际会议,拥有8个长期外国专家,7位外籍客座教授,200多外籍学者来学部讲学交流。大量教师和学生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在疫情之前每年有接近300名学生出国参加学术交流。
北师大地理学的培养特色
面向未来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注重夯实数理基础,强化通识教育,确保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又有广阔的视野;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理论、实验与实践并重,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性知识,同时拥有足够的选择弹性;坚持本研课程通盘设计,注重层次性,并打破本研选课的制度障碍,实现一体化培养。
重视实践教学,拥有丰富的野外实习训练。学部每年有14个集中大实习,分布在北京、河北、江苏、浙江等地;每年约15次短途野外实习,分布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资源的理论课程中。学部还和加拿大女王大学建立了国际野外联合实习基地,在疫情之前学生赴加拿大共开展了2次国际实习。
建设全方位的第二课堂。通过营造浓郁的学科文化氛围,让学生尽快理解和热爱地理学科;建立朋辈互帮互助的机制,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部组织大量特色学生活动,充实学生业余生活。
打造多样化国际交流平台。学部建立了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等4个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以及加拿大女王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短期国际实习项目等。
构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学业辅导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并努力推动生涯指导与就业管理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撑条件。
针对地理学综合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希望有志于加入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同学在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多读书,读好书,积累丰富的自然科学、人文和历史知识;第二,多留心观察自然和社会,善于总结,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最后,希望提高自身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这也是地理学综合性、实践性所要求的能力。
深造和就业情况
本科公费师范生全部回生源地任教,就业率为100%。
本科非师范生中,有35%的学生可以获得免试保研资格,另外约有30%左右的学生考研,两者加起来约65%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在国内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
疫情之前,约10%出国留学,就读国外院校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剩下的25%左右主要到政府部门、科研教育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
硕士生毕业去向广泛,大约20%的硕士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就业学生去向包括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海关总署、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各知名中学等。
博士毕业生主要去往高校、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如国家减灾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图出版社和国家统计局等。
北师大地理学部下设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师范):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培养“四有好老师”、“研究型未来教师”,培养中学地理教学与学科教研骨干,并在地理基础教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卓越教师,目前在珠海校区招生和培养。
地理科学(励耘实验班):该专业依托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从2021年首次招生,每年招生规模一般不超过20人。地理科学励耘实验班致力于培养有志于成为地理科学家的拔尖人才,实行动态进出制度,入学后两年内有二次遴选机会。
地理学大类本科招生:包括三个本科专业,即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以及地理信息科学。每年地理学大类招生规模在50人左右,一般在大一结束时分流到三个专业。
第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该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典型的理科专业,有很多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工作。该专业侧重陆地表层自然要素,如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的形成格局与演变过程研究,在应用层面与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紧密相关。
第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是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该专业更接近人文社会科学,注重对人口、经济、文化、政治等要素以及乡村、城市聚落的分布、集聚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该专业深入参与到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应用领域。
第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该专业比较重视计算机编程能力,旨在培养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理论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技术的人才,能够对资源、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空间处理和分析,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该专业依托地理学而逐步发展起来,注重讲授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识,致力于培养在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方面具有复合知识和技能的学生。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在15名左右。
温馨提示
在实际招生中,地理科学学部的几个专业可能在部分省份没有投放指标,对地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理科试验班。按照现在的招生政策,理科试验班的学生大一结束之后分流到各个院系,届时学生可以选择地理科学学部各个专业。2020年大约有10多名理科试验班的学生在1年之后选择进入地理科学学部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