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豪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木牍、竹简、缣帛、纸张到数字化载体手机或Kindle阅读电子书,这种数字化阅读的形式,让我们享受了海量且丰富的书籍资源,但同时也消解了我们深度阅读的习惯,大量的简短快速、表面肤浅、新奇媚俗的信息成为了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艺术行业的阅读也不例外。
在读屏时代的今天,承载优质阅读内容的书籍,在艺术行业也有很多推荐形式,比如由全国美术领域优秀出版单位联合发布的“美术出版联合书单”,以及很多专注于艺术出版的自媒体扔书、艺术学人、桃花源等,都为我们的艺术阅读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内容。今天,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编整理了近一两年来关注度比较高且有较高艺术水准、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艺术类图书,做一小辑推荐给广大读者,旨在丰富大家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
敦煌画研究 作者:[日] 松本荣一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敦煌画研究》为日本东方学院东京研究所研究员松本荣一(1900—1984)所著,1937年由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刊行。1939年,作者以此书为博士论文,获得了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2年,此书获得“日本学士院恩赐奖”。
本书是松本荣一长期调查流散于世界各地的敦煌绘画,并参照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等资料,分类对各种敦煌绘画进行系统图像学研究的成果。原书分为二册,上册是文字部分,共有八章,每章下又分若干小节,分别探讨了敦煌石窟和敦煌绢画中的各种变相图、佛传图、本生图、特殊尊像图、罗汉图、高僧图、密教图、外教图等,研究扎实详实、分析细致缜密。下册是图版部分,配合上册文字的内容,刊载各种敦煌绘画品及相关图片200余张。
文艺复兴人 作者:[英]罗伯特·戴维斯等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文艺复兴500年来让人无比着迷的,除了巨匠大师们留下来的无数艺术珍品,还有巨匠大师们本身:他们的生活、成就,甚至八卦秘闻。从“文艺复兴三杰”到马基雅维利、伊拉斯谟、马丁·路德和哥白尼,本书作者带我们领略94位文艺复兴人士不同凡响的生平,并为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文艺复兴。
曾被人预言“将一事无成”的达·芬奇,如何成长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通才?15世纪的出版商威廉·卡克斯顿为吸引买家,又想出了哪些奇思妙想?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为何既被人称为“暴君”,又被人叫作“完美王子”?马丁·路德缘何从一名狂热的苦行僧和天主教徒,摇身一变成了罗马教廷口中的“异教徒”并被宣判死刑?作为法国较早的人文主义者和女权先锋,克里斯蒂娜如何像男人一样生活和写作,并为男女平等奔走呼号?这些,都可在本书找到答案。
艺术世界中的七天
作者:[加拿大] 萨拉·桑顿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艺术市场一直在蓬勃发展,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激增,越来越多的人自称为艺术家。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大众娱乐、一种奢侈品、一种工作描述,而对某些人来说,则成为一种宗教的替代品。炙手可热的艺术品并非突然冒出,它是艺术家、画商、策展人、艺评家、经纪人、收藏家联合“制造”出来的。
萨拉·桑顿花了五年时间,走访五国六城,将其280次采访整理成7篇故事,为大家探索艺术世界的秘密,是了解现代艺术的指南。在这一系列节奏优美的叙述中,萨拉·桑顿带领我们参观了佳士得拍卖行上演的喜剧、村上隆工作室的艺术创作、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艺术精品、《艺术论坛》杂志的执着、透纳奖背后的竞争、加州艺术学院的艺术评论课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的仙境。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作者:[日]黑川雅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建筑名家黑川雅之的日本审美文化集合,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审美意识、解读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练东方美学、理解东西方差异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面对扑面而来的近代西方思想和美学理论,作者立足东方美学价值观,以“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汉字为切入点,从建筑、设计、能乐、绘画、器物、服饰、文学、社会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深入挖掘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的日本审美意识。理解了审美意识,就理解了日本文化背后的隐秘逻辑,及其在现代美学功能意义上的合理性。
寂静的深度:霍珀画谈
作者:[美] 马克·斯特兰德,[美] 爱德华·霍珀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得主、桂冠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画家霍珀那里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世界:“常常感到霍珀绘画中的那些场景,是我自己过去曾经历过的”“总是被抛置于一个完全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被一股莫名的张力所引导,在画作面前神游,但在背后却只见“自己与自己相遇”。为寻求这迷魅所在,本书选取霍珀的三十幅画作,从内容叙述和形式几何学上,以诗人的语言细细解读。这里没有概念的切分,只有最原始的观看。借此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霍珀的画作如何打动人心。
斯特兰德说:“霍珀的绘画超越了现实的表象,将观者抛置于一个由情绪和感觉所主导的虚像空间。我对这个空间的解读即为本书之主题。”
色彩的秘密生活
作者:[英]卡西亚·圣克莱尔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8月
什么颜色令画家为其举行盛大的葬礼?什么颜色是中产阶级的代表色?什么颜色是导致凡高的《向日葵》逐渐枯萎、褪色的罪魁祸首?一部色彩改变世界的历史:石灰白预防鼠疫,卡其色改变了战争,粉色降低了罪犯的攻击性……
《色彩的秘密生活》讲述了75种迷人的颜色及其不同寻常的故事。从金发到红发,从改变了战争方式的棕色到保护人类免受鼠疫之害的白色,从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到拉斯科洞窟壁上的木炭画,从朋克的酸性黄到与圣徒同名的凯利绿……在历史长河中,这些令人惊异的故事就像其颜色本身一样熠熠生辉。
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
作者:[美]菲利普·鲍尔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艺术史的书写向来重技艺而轻材料,在《明亮的泥土:颜料发明史》中,英国作家菲利普·鲍尔却让调色板上的无名英雄列队登场,以外观、气味、质地和名称彰显了颜料迷人的物质属性。他搅动炼金术师的坩埚,聆听画家与画材商的争执,又拈起科学家的色卡和棱镜,细腻地谱写出梦想家与手艺人协力合作、发明新颜料的漫长故事。千百年来,艺术需求刺激了化学工艺的演进,绘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色彩谱系又因科学而扩张。名画背后的科技革新,给我们带来了审视西方艺术史的独特维度。
为什么那是艺术:当代艺术的美学和批评
作者:[美]特里·巴雷特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为什么那是艺术?为什么它会被放在艺术博物馆里?谁说这是艺术?为什么说这是一件佳作?对待艺术,到底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有益、有批判性的?打开《为什么那是艺术?》,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本书通俗全面,广泛适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当代艺术作品,可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和理性论证的全新鉴赏能力。英文原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首版以来已风行欧美十余年,是美学、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哲学课程的理想教科书,也是大众读者的当代艺术入门津梁。
作者特里·巴雷特是美国当代艺术问题专家,曾荣获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协会“杰出教学奖”。全新修订的第三版反映了作者在艺术理论和批评上的研究和思考,增加了对非西方艺术家的介绍。
画以人传:明代绘画十二讲
作者:陈文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陈文璟关于明代绘画的文集,共十二讲。开篇为明代绘画概述,阐释从元代到明代美学逻辑的转变过程,审美的变化引发了画坛的变化。然后以画家为线索,讲述戴进、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等十二位知名画家的艺术风格及其背后的故事,同时搭配画家代表作品为插图。
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
作者:沈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3月
“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为沈鹏近年在书法教学、创作领域所主张的十六字方针。《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即是在这十六字方针下,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等地方所做的十九次演讲,汇集而成的一本书稿,分为“韵味、个性及其他”“诗歌与书法创作漫谈”“浅谈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与书法学习”“诗词与书法创作”“漫谈国学修养与书法”“谈诗、书学习及其他”“书,心画也”等十九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