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在这一周备受关注。先是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被曝所就读的“爱尔兰欧洲大学”,仅用一年时间便获得了博士学位,被质疑为“学历工厂”;随后,湖南邵阳学院斥巨资“出口转内销”23名博士,河北邢台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也被曝出疑似存在批量引进“速成博士”的情况。
事实上,“野鸡大学”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十分普遍。“野鸡大学”,又称“虚假大学”“文凭工厂”,其办学以营利为目的,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以各种手段钻相关国家法律漏洞,滥发文凭。这些学校的文凭往往不被社会和用人单位所认可,学生在毕业后也会面临就业困难等问题。
据统计,目前在全世界“野鸡大学”国家分布排名中,美国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就是英国,位居第三的是加拿大。2017年,加拿大广播公司曝光以北美区域为主的100多所虚假学校和认证机构,800多名加拿大人从这些机构购买了假文凭。2018年,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数以千计的英国人在一家巴基斯坦的“文凭工厂”购买了假学历,不乏硕博学位。美国前联邦调查局探员艾伦·埃泽尔曾花费40年时间调查提供假文凭的虚假学校,参与撰写《文凭工厂: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售出上百万假文凭》一书。他在2017年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采访时估计,美国每年新发放的博士学位中,有超过半数是假的。
在国外,“野鸡大学”的存在也给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对国外学校的不了解,很多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容易被“野鸡大学”的虚假宣传所迷惑,从而浪费了时间和金钱。因此,在选择留学学校时,留学生应该仔细核实学校的资质和声誉,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野鸡大学”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野鸡大学”的打击力度,严格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提高警惕,增强对“野鸡大学”的识别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野鸡大学”的泛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